《一步之遥》的一些致敬、暗线、隐喻和导演人格

2015.11.06 请收藏本站地址:feifeifilm.net

文/飞飞

引言:由于对姜文过于卑躬屈膝,厚颜无耻地吹捧,该影评已被和谐。
看到这篇影评的标题和引言,你可以毋庸置疑的发现,这是一种致敬。当年小伙伴们解读《让子弹飞》,最具代表性的影评,用的就是这个类似的标题。那我先来谈谈关于致敬。 一、关于国际化的电影艺术致敬 在中国,能比姜文更懂电影艺术的人,可能屈指可数。姜文的眼界,早已放到国际电影界,向世界级大师们在不断的汲取营养。作为姜文的影迷,你要知道《一步之遥》囊括了姜文关于电影喜欢的一切,影评致敬了他心中的电影艺术世界:它们是世界电影大师费里尼、库斯图里卡、吉恩•凯利、白兰度、瑞芬斯塔尔和《意志的胜利》、卓别林和《大独裁者》、昆汀及暴力美学、新市民电影、文明戏和话剧(廖一梅的)、韦伯和百老汇音乐节、阿尔莫多瓦和他的《缩水的情人》等等。
五次获得奥斯卡金奖的费里尼是魔幻浪漫的意识流风格的典型代表,这一特点在姜文电影《太阳照常升起》中已经有很深的表达。纵观《一步之遥》的剧情,你会发现,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前半部主讲“马走日命案”,后半部主讲“枪毙马走日”,但是简单的线索上,情节推进的表现手法却相当魔幻,比如马走日和完颜英开车游走于上海的街道,周边场景都做了相当诗意的处理,犹如梦境。影片中马走日和舒淇的奔月场景,则直接模仿费里尼的幻想喜剧《月吟》。影片中还多次出现了奇诡绚丽的场景,如风车楼、火车内部构造等等,都表现了姜文致敬费里尼的情怀。
世界级电影大师库斯图里卡的作品具有吉普赛的热情和疯狂,偏爱描绘世界的残酷、生活的颠簸,却绝不放弃乐观与感性。《一步之遥》中,姜文把这种吉普赛式的热情和疯狂发挥到了极致,从选美狂欢到全面因“枪毙马走日”的全民狂欢。主角马走日颠沛的生活和残酷现实的描绘,与库斯图里卡的作品风格不谋而合。
获得过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吉恩•凯利,因《雨中曲》而全球知名。姜文这次加入《一步之遥》的舞蹈表演,将舞蹈艺术与镜头的运用,影片剪接等电影艺术手段完美的结合,是推动中国电影表现力的一个新的尝试,从中不难看出吉恩•凯利的影子。
瑞芬斯塔尔是一位毁誉参半的导演,《意志的胜利》是一部与纳粹党合作的电影,成为电影史一则奇特的个案,影片讲述了希特勒是如何运用他无与伦比又令人恐惧的语言能力煽动群众,并向他们灌输纳粹思想的。影片中“枪毙马走日”环节,都能看出权贵阶层和天王天如何语言及各种形式煽动群众,制造强有力的舆论这样现象,并且表现手法和《意志的胜利》极为相似。不难看出,这里有致敬情怀。
而一开始马走日以经典的“教父”形象出现,接受“官二代”武七的求助,致敬马龙·白兰度;项飞田、武六、武七、天王天一起商量如何制造“枪毙马走日”的舆论时,情节上直接用了黑白默片的形式,不光是形式,从默片内容上看,直接致敬了卓别林的《大独裁者》。
该片有太多的致敬环节,在此笔者不一一赘述。这些致敬表达了姜文对电影艺术的深刻研究和热爱,尽管姜文目前还没有形成自己世界级的风格,但凭他对世界电影艺术的整体把握,升华和吸收,成为中国电影大师,我相信只有一步之遥。
  二、关于本片的暗线和隐喻 姜文电影的解读,是和观看姜文电影一样愉悦的过程。和《盗梦空间》等烧脑电影不一样,姜文的电影需要做一种人文性的解读。这样,就多了各种可能性,因为,人文历史具有太多的组合性和不确定性。
关于这部片子的片名,小伙伴们儿们已有了各种解读,笔者认为都有各自的道理。目前我认为最合理的,有三种可能:
从角色分析角度:男一男二分别叫马走日,项飞田,懂点象棋的都知道,同样一次行棋,馬比相少走一步,类比剧种两人同样操办一件事,最后两人下场确实天壤之别,两人的命运结局一步却也是之遥。
从爱情故事角度:完颜英和马走日因为吸食鸦片过度狂欢产生悲剧,她们的爱情其实也只有一步之遥。武六与马走日,马曾回忆当初武六要是没有踢段两条腿,哪怕留下一条,也就能跟她去拍电影而不是中途下了车,走上了这条路。
从政治隐喻方面(以下参考了两位网友的观点):马走日曾献策给老佛爷: 拯救我大清只需一步把脑袋后的辫子给剪了,然后马走日一路小跑 冷 于是喝酒醉后醒来:民国了。区别在哪,就是被剪了辫子是清朝,自己剪了辫子是民国,一样的人心,只是这一步 差距大了。
关于这部片子的剧情隐喻,编剧组应该做了非常工整且有内涵的设置:可以用象棋的简单术语就可以概括:当头炮(选头“泡”美女);馬来跳(马走日操持选美);立马車(马走日与完颜两人出“车祸”);相飞天(马走日要救自己求救大帅,反而先救了项飞田);将出列(武六、武七、项飞田、天王天都求大帅父亲致死或相救马走日);士走斜(知己的“士”帮马走日脱困)剧终!
 
该片最大的隐喻环节,则是电影通过各位角色设置的民国政治隐喻,这一点儿和让子弹飞不谋而合。
中国历史上,民国一个非常复杂的时期,政治派别林立,政治走向急剧变动,变幻莫测,因而具有非常强烈的阶段性色彩。姜导曾经说过,他要拍“北洋三部曲”,其实应该是“民国三部曲”(这提法可不能随便提,都懂的)。姜文对于民国历史和政治的理解,从《一步之遥》可见一斑。笔者先来分析一下该片的角色:

  1. 武六

留学法国(除了姜文有一个老婆是法国人外,还有一个团体很多元老是留学法国的)。5+6=11,十一什么节日,大家应该清楚。片尾姜文临死之前说他最想知道的是武六过的好不好,在当时的政局风云变幻中,由于马走日的历史局限性,最终人民的选择(O(∩_∩)O)是武六所代表的团体。我们替他回答了:武六过得挺好。
2. 钟三儿
钟山儿(请自带口音),很好理解,如果还不明白,请在前面加个字。特点,总统是别人送的。老喜欢模仿,别人做啥,跟着做啥。

  1. 完颜英

花域总统,对应国家总统,代表普选,民主,总统制。她到底是谁害死的呢,其实这个没有定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说法。您一定要个答案,请关照中国近代史,您指一个,指定了,再到《一步之遥》人物中去对号入座就行。

  1. 钩姐儿

钩姐儿是完颜英的经纪人,是为完颜英服务的。完颜英是总统,那钩姐儿是什么,没错,是政府。她支持完颜英初嫁权的承诺,因为她政府本身就是为总统的行政纲领服务的。她时刻关注着总统的一切,就算是私密空间,也带个窃听器在隔壁,而完颜英和马走日都没有反对,因为这是政府的职能。但他把完颜英开枪声,听成马走日摔暖水瓶,数量是五个,此处有深意。

  1. 项飞田

明白了钩姐儿的寓意,项飞田寓意什么就比较顺当了。项飞田在电影中,强奸了钩姐儿。钩姐儿是政府,能强奸政府的,唯有暴力机构,军队而已。
项飞田对于解密《一步之遥》隐喻,是个非常核心的关键人物。
项飞田和马走日都来自满清;一起忽悠过武七,选花域总统,却把要洗白的钱花没了;他曾带上了缰绳马鞍被钳制,被马走日救出了牢笼,回头反口就追捕马走日。他最后忽悠武七去说服他爹枪毙马走日。而且,他还能被法租界所用,是法租界二号人物。我们把项飞田这个名字摘掉,换成军队,是不是对解密其他人,有着立竿见影的提纲挈领的作用。

  1. 武大帅

近代史上唯一能置军队于掌中,曾给军队带过马嚼子,对应电影中把项飞田带上马嚼子关押。娶多个小老婆(政党)到家里(政府),光头,河南话。非袁世凯莫属。又是娶白俄联盟(不就是军阀后期 各大国际势力在华利益代表的支持么,还记得饭桌的说日语,德语,拉丁语吗?)

  1. 武七

5+7=12,1912,这个特殊的数字,想必大家都清楚,没错,武七,代表国民党。

  1. 老大爷

完颜英初嫁权第一个对象,是可怜的老大爷。老太爷说,是你让我对生活又有了希望,我一定硬硬朗朗的等你回来。老大爷隐喻的是老百姓,作秀的总统欺骗了普通的百姓,完颜英带着愧疚离开。姜文为了这个角色也是花了心思,特意找了牛犇来饰演。四头牛,中国最苦最累老百姓的写照。

  1. 王天王

无冕之王,舆论及舆论的操作引导者。特征是,对马走日(XX)、武六(共产党)之类政治团体不怕,设坑害马走日,顶撞武六。对暴力(项飞田)、资本(武七)屈服。
 
那么,我们分析了角色特征,现在来理解剧情,一切都顺利多了:
首先,是国民党的前身,同盟会打响了武昌起义,半壁江山的省份纷纷独立,对应武七那一句,我的钱可以买半个上海(国家)。钟三儿不知怎么就有了送来的总统。但,武七的钱被马走日、项飞田给忽悠走了,暗指辛亥革命初期成果的实惠,被各省军政瓜分。
后来,袁世凯当选大总统,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成为袁世凯政府中多个政党中的一个,对应武七成了武大帅(袁世凯政府)的儿子。
但他这个儿子不受待见,众目睽睽之下被吊打,如没马走日帮忙说情,还有被灭的危险。影射国民党宋教仁的处境。
北伐开始。请注意最后为什么马走日开车逃跑到的地方一看就是福建土楼的传统建筑,这是从上海来的啊,选这么个地方是有地标性吧。
做的面条,被人指责,没有锅气,影射国民党不食人间烟火气,脱离大众,资产阶级典型代表。
天王天为军阀政府制造和引导对他们有力的舆论,为权利和暴力所屈服,助纣为虐。
他和武六曾都是武大帅的女儿,暗指两党都在北洋军阀政府中讨生活。两人不是一个妈生的,暗指两人来源和理念不同。两人曾携手,搞花域总统大选,暗指国共合作。两人又因马走日而分道扬镳,最后兵戎相见,暗指两党关系破裂。
武七被已经投靠法租界的项飞田忽悠,去说服武大帅杀马走日,暗示国民党被西方帝国携裹扶持,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最后一个场景,马走日在风车上,底下突然出现大量一双双盛装的请婚情侣,其中一对就是武七和项飞田。
影片中还有太多通过电影意象来表达的隐喻:他背后的风车,是不是想到了唐吉坷德,姜文的命运不是和唐吉坷德一样可笑吗?
对于《一步之遥》的隐喻,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正如开篇TO BE OR NOT TO BE莎翁经典开场,就像解读作品一样,每个人的哈姆雷特每个人的一步之遥,我倒是觉得看懂看不懂没必要争议。还有懂分为不懂到底自己是不是懂了,觉得自己懂了但又觉得自己这样懂是不懂。
  三、关于姜文的艺术人格 其实根本没有“艺术人格”这一名词。艺术是艺术,人格是人格。而北京军队长大的姜文本人,作为精英知识分子又能理解普通大众(普通商业娱乐片对他来说游刃有余)的典型代表,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将艺术和人格可以混为一谈的电影艺术家,二者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理解姜文导演和他的电影,需要先引入三个视角。第一个是政治的视角,第二个是姜文价值观的分裂,第三个是姜文艺术手法的特征。
姜文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演员,也是一名政治性很强的导演。姜文至今执导的四部电影,全都是把政治题材隐藏在个人故事中的电影,讨论的政治议题也都是中国社会中争论得最撕裂的那一类。所以,理解姜文这样的导演和他的电影,必须引入政治的视角。没有基本的政治认识,则很难看懂姜文在电影中寄寓的各种隐喻。
姜文是一名价值观分裂的导演。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对姜文个性塑造最为深刻的当然是他的童年时代,这便是毛时代的中国。而姜文在事业上的成长和成功则贯穿了整个改革开放。姜文的感情世界是偏左的,主要又是偏英雄主义的;姜文的理性世界是偏右的,主要又是偏精英主义的。这种价值观的分裂,良好的记录了中国的时代巨变对个人的影响,并通过艺术创作反映在姜文的电影中。
姜文还是一名非常有才华,却过于自恋的导演。爱看电影的姜文是导演电影的姜文最重要的一名观众;由于把才华都用到了满足属于他自己——这个知识和艺术水平都极高的观众——身上,导致姜文电影不接地气,或者说极度自恋。
—–
引入了这三个视角,再来看姜文的电影,一些规律就比较容易摸清楚了。姜文所有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以及《让子弹飞》,都有极强的政治隐喻。然而一些电影人按自己的政治立场轻易对姜作评论,反而陷入他的诡计了。正因为姜文自己价值观是分裂的,所以在他每一部电影中也寄寓了分裂的两种价值观。不愿意直白地站队,使得姜文有意用暗喻的手段隐藏真实想法。而这使得姜文电影总是场面好看,人物丰满,但立意晦涩难懂。也让影评人有了见仁见智的机会,各取所需,尽情地对姜文电影做出符合自己立场和价值观的解读。
姜文在《鬼子来了》中,的确没用传统左翼对劳动人民无限歌颂的语境,且明显不认可毛时代左翼对大众的觉悟和力量的夸赞。这的确是典型的右翼语境——在愚昧的群氓中开展叙事。然而姜文又在这种语境下赞美最底层劳动人民,赞美中国人无比美丽的善良、真诚和无所畏惧。
《阳光灿烂的日子》,右翼影评人普遍觉得对文革批判不够,过度地表达了姜文对童年各种性冲动、暴力冲动背后的青春气味的怀念。这种基于个人的军队大院式的“阳光灿烂”,反而掩盖了右翼想塑造的哀鸿遍野。
所以,《阳光灿烂》中“太阳”的一语双关(“红太阳”毛泽东在世,以及姜文童年的灿烂体会),使这部电影在一个正面评价文革历史的语境中展开。
但电影中的一切故事,其实都是针对左翼历史叙事的解构。在电影中的姜文童年时代,时代的主流语境是进步、文明、道德、奉献,以及为了革命事业的持续与各种敌对势力做坚决而残酷的斗争。
另一部《太阳照常升起》,同样是左翼语境下的右翼电影。电影通篇都是劳动人民非常熟悉的场景,充满着表面上的质朴和欢快。可故事描述的却是毛主席陨落那一年,平凡人们个人的生活变故,通篇没有引入时代巨变,最多也只是姜文和崔健聊感情问题时背景广播里的声音。电影却用“照常升起”做标题,本身就是再次讲述自由主义者的情感——对人们而言,再重大的历史进程,即便是毛泽东去世,也大不过房祖名和姜文两个角色普通人生命中的变故,根本不值得在他们生命的舞台中纤毫提及。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和《太阳照常升起》这两部电影中,姜文是一个右翼的艺术家,在左翼的语境里表达右翼人的精神世界。
《让子弹飞》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情感,都是左的,是《太阳》之后的回归。刨去《让子弹飞》强烈的英雄主义情结,它在一些至关重要的地方都反映了深刻的“左”的思辨,具体内容请参照《让子弹飞》的隐喻影评,再此笔者不一一赘述。
但作为观众,无法丝毫苛责?没有姜文这部爷们到极致,却也血腥、暴力、粗口、自虐、搞基、三P、露点的R级电影,三十年来就根本没有一部符合左翼价值观的受欢迎商业大片了。《让子弹飞》还是把许许多多观众心中深埋已久的斗争情绪,重新以英雄主义的途径给诱导了出来。这是几千篇理论文章也达不到的宣传效果。作为左翼青年,对他还是应该感激的。无论看到右派们在赞美《让子弹飞》还是大骂纳粹,都是一件乐事。
这三部电影的分析,体现了一个擅长拍政治隐喻电影,价值观分裂,才华横溢又过于自恋的姜文导演。
到了《一步之遥》,姜文的这三个特点体现地更加明显。
首先,对他姜文的电影艺术才华、艺术水准以及擅长的政治隐喻,在本文第一段落从他对世界级大师的致敬以及在本片的表演、导演以及剧本设置中,和第二段落解读的《一步之遥》的政治隐喻中,可以非常清晰地体现。笔者不一一赘述。我们分析一下姜文在《一步之遥》中的价值分裂。
姜文无论是做演员还是导演,对群众的、精英的这两种社会秩序,两种艺术尺度,都能心领神会,游刃有余。这是其他导演演员不具备的优势。这样的姜文最擅长耍他的花招,在左翼的语境下讲自由主义,在右翼的语境下讲人民英雄,让我们这类有个人立场、价值观,想对姜文电影自取所需、引导舆论的人很是头疼。姜文总是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性和精英们赞叹的美术感,把他的真实想法包装得晦涩难懂。
从《一步之遥》中,我们不难发现,各派政治势力代表了不同的价值取向。例如,“总统”完颜英本是贵族后代,具有典型是典型的偏右的精英主义代表。而具有特定身份的武六,从言行举止,以及敢爱敢恨的感情风格,是典型偏左的英雄主义代表。而马走日,对于这两种既然不同的风格,都有一段爱情的开始,根本看不出他的倾向性。
同样,对于电影中隐喻的各派势力,他们或左,或右,但马走日作为上海滩教父级的有名的掮客,游走于各种势力之间,似乎用不同的价值取向在应对不同的人。
不难看出,姜文导演的价值分裂的特点非常深刻地在本片中再现了。
对于姜文的“艺术”造诣,读着通过本文对电影风格和电影隐喻的解读,或多或少能有所了解。对于姜文这个人,他是在何种环境下成长成熟,我们大都知晓。对于“格”,也就是前两者综合起来形成的价值观取向和文化内涵,我期待从更多的姜文电影中进一步总结。对于姜文,一个把电影艺术和政治表达结合地太紧密的人,他的王朝,可能永远不会到来。
  注:本文二、三部分内容参考了文艺青年夏歌、焦梓铭、Zhetian3的观点。
 
 
 

阅 9,574
8

一部全景式展现中华玉文化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历时3年摄制,动用上百名演员,重现从原始社会到清王朝长达5000年跨 […]